top of page

News & Press

Hot News

【#TeamSPHPC】Professor Kwok Kin On 郭健安教授

Updated: Jul 19, 2022

新冠疫情期间,媒体上常常见到郭健安助理教授的身影,分析疫情最新预测和疫苗接种情况。原来他毕业后差一点就向投资银行发展,最后因甚么理念而选择研究之路?


我们熟悉的老师为甚么会选择这门学科?他们在工作以外有甚么消闲活动、遇到压力时怎样应对?#TeamSPHPC 系列带大家走到讲桌后,了解他们在课堂以外的生活!



Question 1

你的研究方向是甚么?有甚么契机令你走上这条路?


我的研究方向是传染病流行病学。中文大硕士毕业后,我转到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,加入梁卓伟教授的团队任研究员,经过一年初尝研究,在梁教授的鼓励下攻读博士学位,主力探讨数学模型和传染病流行病学,自此踏上研究员之路。


Question 2

公共衞生和基层医疗对你来说是甚么?


基层医疗是持续医疗过程中的首个接触点,为市民在就近居住及工作的社区提供广泛服务,包括健康促进、预防急性及慢性疾病,以及管理及医疗支援,从而促进市民健康。


公共衞生是指为预防疾病、促进健康及延长整体民众的寿命而采取的全部有组织措施,包括公共及私人措施。这些活动旨在为大家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,并关注整个人群,不仅是个别患者或疾病。公共衞生不仅着眼于疾病治疗或单纯地提供医疗服务,亦注重透过预防疾病减少伤亡、降低医疗费用及减轻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负担。当市民健康良好,便可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为了有效预防疾病和维持大众健康,公共衞生专业人士的职责就是综合我们过去与不同群体接触的经验,预视日常衞生方面的潜在挑战。我们的工作是战略性地规划衞生服务的有效管理、控制和预防传染病,以及决定哪些政策可以最有效地促进后世人的健康生活方式。


我们的学院就是培育这方面的人才,以应付疾病每日带给人类健康不同的挑战。


Question 3

你起初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什么看法?经过时间流逝,想法有什么改变?我们可以从新冠中能学懂什么去应对现时及未来的流行病毒?


我以为新冠病毒会像2003年沙士般,只持续几个月或最多一年。新冠很可能会变成风土病,不能完全杜绝,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未必有严重影响。经过这次疫情,我们意识到要在不同方面做更多研究,包括传染病流行病学及监察,以及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,应对目前疫情甚至日后新疫情时都可准备得更好。


我想在此分享去年与其他学者一起撰者的应对未来疫情指引。(连结: https://www.journalofinfection.com/article/S0163-4453(21)00203-6/fulltext)


Question 4

研究或工作时遇过甚么瓶颈?你会怎样应对?平日有甚么放松心情的小习惯?


做研究好多时候都是与时间竞赛。樽颈位是在有限时间做自己满意的研究产品出来。管理时间的方法仍然离不开提升时间利用率和优化时间收益。


相信大部分人放松心情的方法都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我很喜欢吃东西,特别是一间24小时快餐店的炸鸡,所以这几年疫情令我体重增加不少。另外我都喜欢睇股票、研究指数期货轻松一下。


Question 5

你怎样平衡工作和休息?


这条问题很发人深省,或许正是这几年新冠抗疫之旅中我比较忽略的重要一环。

如果今日我有机会改过,我会提醒自己每一天过了某个时间就不要再拿起手机,即是我的「电子奶嘴」,停止继续检查电邮,让自己回复正常的作息时间。


Question 6

可否分享启发你的作品?


「随心所欲的是梦想,满途荆棘的才是理想」——中英剧团舞台剧《留守太平间》


生命很短,理想很大。若意识到人生正在一分一秒地倒数,甚至充满无法预知的未知数,那我们应该在有生之年随心所欲,还是拼尽全力追寻理想,即使明知荆棘满途?


当年毕业时我有机会到投资银行工作,但最后选择了在学术方面追寻自己的研究大梦。攻读博士学位时,我经常反问自己会不会最后甚么都得不到,因为这条路确实不符合现今世代追求的成本效益。来到今日回想,若我微小的研究工作能为今天、明天,或者将来的世界带来一点点正面改变,我都希望继续硬闯这条荆棘之路。


Question 7

若可以对大学时期的自己对话,你会有甚么忠告?


「不要为明天忧虑。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。好好享受大学毕业之后的每一个经历。」

14 views
bottom of page